close

遵循古諺:「七坐、八爬、九發牙」的成長進程,當寶寶的動作發展日趨複雜,邁向自主獨立的態勢也越來越明顯。想訓練孩子「腳踏實地」,穩健地邁開步伐向前走,掌握時機「放開手」,同心協力「齊步走」,引導寶貝學步,也能不心驚。

「聽說讓寶寶太早學走路不太好?」、「我的小孩都1歲了還不太會走,是不是有問題?」、「到底怎麼訓練、何時訓練孩子學走路呢?」望著懷中寶貝逐漸脫離襁褓呵護,會坐、會爬,行動力逐漸增強,該如何協助孩子進入獨立移動、行走的成長新階段,成了新手父母的最大疑問。

學步Part1:時程發展Develop

當寶寶試圖「移動」身軀或雙腳前往任何想去的地方,活動範圍變大時,是「長大」的重要象徵。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神經科主任醫師何啟生表示,站立與行走,屬於幼兒發展的「粗動作」項目;受先天肢體發育、生活環境與照護方式等因素影響,幼童學步快慢不一,沒有固定時程,「90%以上的正常寶寶,最晚在15個月大,就該有『走得很穩』的能力。」

學步時程,「週歲」為指標

栽培兒童健康事業機構執行長周怡宏提出2000年WHO相關統計數據顯示,約50%幼童,在出生後的第275天(約9個月大),已能憑藉「輔助工具站立」;高達90%幼童,在週歲時(約13.4個月大)即可做到「獨立站立」。在學步時程上,50%孩子,在12個月大時就具備「獨立行走」能力;超過9成以上的孩子,最晚在15.3個月大時,就應該要能走得很穩。

衡量發展,有「表」為憑證

兒科醫師多半認為,正常孩子只要適性發展,其實不必過度擔心學步快慢。但對眾多「望子成龍、望女成鳳」的家長來說,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上,基於消除新手爸媽們的育兒迷惑,何啟生醫師以廣泛用於兒童發展篩檢工具「丹佛發展篩檢表」(De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,簡稱DDST)為參考指標,提供爸比媽咪可藉以評估寶寶的粗動作發展。

DDST嬰幼兒粗動作發展評估

動作項目 動作發展時程 75%以上寶寶的動作發展時程

不須扶持,自己坐穩 約5~8個月 約6.5個月~8個月

能扶著物體維持站立姿勢 約5~10個月 約8.5個月~10個月

拉住物體時,能自己站起來 約6~10個月 約9.5個月~10個月

自己能坐起來 約6~11個月 約9個月~11個月

能扶著家具移步 約7.5~12.5個月 約10個月~12.5個月

能自己站一會兒 約9~13個月 約12個月~13個月

能自己站得很穩 約9.5~13.5個月 約13個月~13.5個月

彎腰後,能平穩回復站立姿勢 約10.5~14.5個月 約13個月~14.5個月

走得很穩 約11~14.5個月 約13個月~14.5個月

(資料提供/何啟生醫師)

總體來說,只要免除健康疑慮,絕大部分寶寶在週歲大時,就有「獨站」能力;而在15個月時,即能順暢地獨立行走。何啟生醫師表示,「走路」算得上是寶寶一項先天性「本能」,只要神經系統發育成熟,孩子自然會開步行走。

周怡宏執行長也提醒家長,就算是同年齡的孩子,動作發育時程也未必一致,家長不必因為些許落後而庸人自擾;給予適度刺激,耐心等候成長,寶寶就能穩健邁出人生的第一步喔!

學步Part2:反應評估Estimate

從翻身、直坐、爬行,再到站立,孩子的粗動作發展,大致依隨年齡進行。除了環境刺激、發育進度「水到渠成」,要幫助小寶寶順利踏出人生的「第一步」,家長得先適齡、適性,用心觀察。

肌肉有力,重力才平衡

周怡宏執行長指出,嬰兒在6個月以前的骨骼、肌肉與視覺發展還未成熟,因此並不適合學習走路,但在此時,寶寶的雙腳已會扭動及向上踢動,此項動作在研究上,被認為有助於腿部肌肉發展,能為日後學步做好準備。

一般來說,過半數幼童在8個月大時,就能經由扶持慢慢學習站立;約10個月大,即可獨立站穩。何啟生醫師補充表示,站立可說是寶寶學習行走的前驅期,學步初期,也許如同醉漢般步履蹣跚,但經由反覆練習,只要寶寶學會讓身體重量平均分散在兩腳,就能愈走愈穩定。

學步3部曲

「只要寶寶在扶持之下能穩穩站住,偶而放手也不跌倒,就能開始學步囉!」周怡宏執行長警告家長,千萬別在孩子還沒出現行走跡象時,就匆忙拉著孩子學走路,一昧急就章,只會削弱孩子的學步熱情,降低學習效率。想讓孩子順利「開步走」,周怡宏執行長提出實用的「學步三部曲」, 教育爸比媽咪學習評估寶寶的動作發展。

第一部曲

5~6個月大的嬰兒會開始練習坐立 ,此時腰部肌肉及上半身的平衡,均會得到訓練。

第二部曲

嬰幼兒在7~8個月大會開始學習爬行,讓嬰兒在地上自由爬行,可以鍛鍊及強化腰部與腿部肌肉。

第三部曲

9~10個月大的嬰幼兒,會開始試著用手扶住物件,想要如大人一般站立或步行,等到心智、肌肉及神經的發展成熟後,便自然懂得獨立行走。

刺激、引導、輔佐,成功學步關鍵

儘管隨著神經系統的髓鞘化發展,幼兒學步被視為是一種本能性的動作反應,但周怡宏執行長認為,從小給與多元的環境刺激仍相當重要。他提到,爸爸媽媽應從嬰兒時期開始,提供寶寶如視覺、觸覺等多面向的刺激,透過碰觸與互動,讓孩子學習探索身邊新奇人、事、物的能力,等到進入學步階段,小孩的學習意願自然能提高。

除了培養學習意願外,處於「扶站期」的寶寶,常會因缺乏安全感而不敢放手行走,這時家長除了可利用孩子喜歡的玩具或食物引誘移動,更重要的,是給予安全的扶持。爸比媽咪可以分工合作,一人吸引寶寶目光,一人在寶寶背後扶住骨盆位置,讓寶寶無後顧之憂,大步前進。

等到孩子能站立,並走上幾步路後,也許步伐會因不穩定而出現「軟腳」情形,家長可別因為心疼而放任孩子耍賴,適時給予讚美與鼓勵,給予輔佐以提高行走穩定度,寶寶自然能越做越好。

學步Part3:障礙排除Barrier

根據過去的嬰兒發展研究文獻內容,大多數的學者專家都同意,約50%寶寶在11.5個月可放手行走,90%以上的孩子,在14個月大就會獨立行走。但何啟生醫師強調,此一動作發展時程並非金科玉律,每位寶寶都有屬於自己的發展時程表,只要沒有不當外因阻礙,寶寶自然會獨立行走;但若超過18個月,孩子還無法自行走路,家長們最好儘速與專家醫師們諮商,確認有無疾病存在,或針對阻礙因素,予以調整。

5禁忌,學步避免

觀察臨床門診狀況,扣除疾病因素,周怡宏執行長整理出幾項影響寶寶正常行走的不利條件,提醒家長謹慎注意,以免掃了孩子的學習興致。

禁忌1、衣物穿過多或過厚,影響活動性

在小寶寶學步初期,因步伐還不穩,想靠兩隻小腳丫承擔全身重量,並非容易事,任何會增加重量,阻礙活動力的要素,都是極度沉重的負擔。冬天衣物過多或過厚,甚至於本身體重過重,孩子都容易因「行動不便」,降低學步意願。

禁忌2、太常被抱撫,少有活動機會

小孩若被長期被家長「捧在手心」,少有肢體活動機會,缺乏運動的刺激與互動,容易減低學步效率。

禁忌3、生長不良,肌肉骨骼發育不足

雖然伴隨著神經系統的發展成熟,行走本能自然會出現,但周怡宏執行長指出,小兒學步順暢的要件,除了神經系統之外,還須仰賴肌肉與骨骼的配合,才能帶動穩定步伐。若寶寶的身高、體重明顯低於同齡幼兒,出現發育不良情形,也會連帶拖累學步時程。

禁忌4、寶寶對攀扶曾有不好的經驗,以致畏懼不肯學。

對寶寶來說,任何生活能力的訓練,都該從使之輕鬆玩樂的狀況下進行。若一昧以逼迫形式勉強學習,會讓孩子覺得學走路是一件「苦差事」,反倒心生畏懼,降低學習興趣。

禁忌5、寶寶常被放置在學步車內,以致沒有走的機會

部分家長常認為,讓孩子做學步車有助加快學步速度,但何啟生醫師認為,在學步期間,由於寶寶的神經、肌肉、骨骼等協調、控制力道尚不足夠;小腳丫也未必能「腳踏實地」,如同滑動椅的學步車,充其量只是一項方便大人帶小孩的工具,使用不慎還容易帶來危險,對寶寶學步帶來幫助有限,多數歐美國家已明文禁止。

4問題,學步障礙

小寶貝學步之所以進度落後,爸比媽咪除了得檢討互動、刺激是否不足,觀察寶寶生理狀況也相當重要。

問題1、神經問題

包括小腦結構異常會影響學步流暢度,腦性麻痺患者,也容易出現下肢僵直與腳尖向下等現象,同樣不利行走。

問題2、骨骼問題

如先天髖關節脫臼所引起長短腳問題,也會造成小朋友不良於行。

問題3、肌腱問題

先天腳後跟肌腱(Achilles tendon)過短。

問題4、嚴重營養不良

體重過輕與腿部肌肉質量不足。

(資訊站)學步車使用迷思破解!

到底該不該利用「學步車」加快小孩的學步速度?何啟生醫師與周怡宏執行長均表示,包括加拿大、英國等歐美先進國家,基於發育與安全考量,都已明文禁止販售嬰兒學步車。

何啟生醫師表示,學步車使用目的,主要針對8個月以上,已經可以自己坐得很穩的小嬰兒,透過滑動滾輪輔助,協助寶寶用腳的力量使自己推進或往前。對家長來說,讓小孩坐著學步車四處奔馳,看似能加速獨立行走,「若嬰幼兒肌肉、神經、骨骼的協調、控制還不夠,有的腿還搆不到地面,過早坐車學步,只怕揠苗助長,效果適得其反。」

除了不利學習,何啟生醫師還強調,有的學步車設計失當,沒有升降功能,會讓孩子養成踮腳尖習慣,不利學習;車面上附設的玩具盤易鬆動或掉漆,也會讓孩子誤食下肚;另外,未經商檢局檢驗合格、車體下盤過窄等,也容易因不當碰撞發生翻車危險。


周怡宏執行長認為,幼童最好的學步工具就是家中牆壁,「手平舉,扶著牆面緩步移動,就是最好的學步環境。」他建議,父母可在家中自行尋覓一段連續性牆面,並將路徑沿途的阻礙物搬除,再貼些可愛圖案吸引孩子目光,陪著孩子一起探索牆上的新奇事物,「其實『牆壁』就是最好的學步工具!」

◎ 使用學步車注意事項

使用時機:建議等到小寶寶能自己坐很穩之後,或是當照顧者較忙時,才考慮使用學步車。
使用時間:建議單次乘坐以不超過30分鐘為佳。
使用必知:
(1) 勿讓孩子離開家長的視線範圍。
(2) 場合選定無障礙的平坦地面,勿靠近樓梯、斜坡或火源等危險要素。
(3) 學步車底盤宜選寬大,避免重心不穩翻車;並調整適當高度,以方便乘坐。
(4) 車輪外緣至底盤間空隙應大於12mm,避免嬰幼兒手腳遭間隙夾住。

學步Part4:方法進行Method

雖說「行走」是神經系統發育成熟後的一項本能行為,但從生活中觀察小寶貝發展,歷經翻身、直坐、爬行到站立等階段後,爸比媽咪還是可就孩子的粗動作發展進度,為寶貝進行學步訓練。以下提供5撇步,讓您的孩子輕鬆學步!

撇步1、路徑確保安全

在練習走路之前,家長最好先將孩子待會兒可能會「經過」的路徑,自己先「試走」一次,移除可能帶來傷害的障礙物,確保練習安全。

撇步2、服裝「好活動」至上

練習「學步」前,別在孩子身上包裹厚重衣物,以免阻礙行動力,降低學習興趣,服裝以輕便、好活動為宜。

撇步3、雙手「平扶」牆壁

巴著過高或過低的物體學步,都容易讓孩子施力錯誤,以大面「牆壁」當工具,讓小寶貝雙手平舉,輕靠在牆面上移動,適中高度,有助正確練習平衡感。

撇步4、「赤腳」行走

只要確定地面是乾淨、平坦且安全的,爸比媽咪可讓孩子的小腳丫大方地「腳踏實地」,不需穿著學步鞋,讓腳掌直接接觸、施力於地面,讓寶貝更能實際體會學步的技巧喔!

撇步5、言語激勵,邀請寶寶大步向前

初期練習學步,爸比媽咪可在寶寶身邊從旁攙扶,等到孩子行走能力漸趨成熟,家長可適時給予如:「寶貝好棒喔!媽媽在這裡等你」、「走得好穩喔,再2步就到囉」等言語激勵、邀請孩子前進,以建立寶寶自信,樂於練習。

結語Conclusion

小兒學走路,不管是放任發展,或依靠學步車,或多或少都有為人詬病的盲點與缺失,任何學步技巧,都遠比不上父母親的細心引導與貼心陪伴。欣喜於孩子邁開人生步伐的同時,無需昂貴工具、也不必特殊教法,注意安全,耐心陪伴,孩子自然能踏穩每一步。

何啟生
職稱: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神經科主任醫師
學歷:高雄醫學院醫學系
經歷: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資深主治醫師
   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神經科主任
   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秘書長

周怡宏
職稱:栽培兒童健康事業機構執行長
學歷:台灣大學醫學系
   美國貝勒醫學院德州兒童醫院研究員
經歷:長庚紀念醫院營養治療科主任
   長庚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
   長庚兒童醫院兒童內科主任
   台北長庚醫院小兒科主任
   台大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


育兒生活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yang123410 的頭像
    yang123410

    vicky's blog

    yang1234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